搜索
首页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意思:大江开宿雨,征划下春流。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江上旅行的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感。 首联“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直接点明旅途的开始,雨后的大江和乘船驶向春天的江流。这里“开”字用得好,既写出春雨停住,江水上涨,天清日丽的景象,又写出乘船启程时欢欣鼓舞的气氛。 颔联“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描绘了江上的景色。雾气消散,山峰露了出来,晚风轻拂,浪花平静。这里“卷”字用得好,写出清晨日出雾散时瞬息间群山毕现的景色,而“风恬”二字则写出江风轻柔温暖、晚浪平静的宁静氛围。 颈联“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岸边的鲜花在水中显得更加明亮,水边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清晰,而沙洲上的鸟儿则不时地飞来飞去。这里“乱”字用得好,不仅写出鸟儿的纷飞状态,也传达出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美感。 尾联“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感。“羁眺”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留恋,“伤千里”表达了旅途的遥远和孤独感。“劳歌动四愁”则引用典故,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劳顿。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感。诗中动静结合的描绘方式,色彩明暗的对比,以及景物的动态美和动态感,都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许多动词和形容词,如“卷”、“出”、“收”、“明”、“乱”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关键词解释

  • 宿雨

    读音:sù yǔ

    繁体字:宿雨

    意思: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吴本泰《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鹁鸠啼。”

  • 大江

    长江 。《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读音:dà jiāng

  • 春流

    读音:chūn liú

    繁体字:春流

    意思:春天的水流;春江。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毖温泉于春流,驰寒波而秋徂。”
    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宋·陆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