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闭关》 不如且安闲。

不如且安闲。

意思:不如暂且安闲。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闭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是一首表达超脱世俗、对世事淡然之情的诗。诗人似乎已经忘却了世间的喧嚣,而世间的人也似乎不再打扰他。他过上了“成一无事”的生活,因此得以长久地关闭门户。 “掩关来几时?仿佛二三年。”这里的“掩关”指的是关闭门户,而“仿佛二三年”则表达了他在门户关闭的时间里,似乎已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表明他在这段时间里过着一种安静、闲适的生活。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他在这段时间里专注于著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并能够说话。这表明他对学问和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老时,他开始感到对世间的艰辛和困难的悲痛。这表明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间的同情和关怀。 “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他回顾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们为了世俗的欲望而疲于奔命,就像尘土一样。这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恶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岁末之时,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一切,但他更愿意享受安闲的生活。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认识以及对世间的同情和关怀。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
掩关来几时?
仿佛二三年。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
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
岁暮竟何得?
不如且安闲。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安闲

    读音:ān xián

    繁体字:安閑

    短语:得空 闲 暇 逸 闲空 空闲 有空 悠然 空

    英语:go easy

    意思:(安闲,安闲)
    亦作“安闲”。

  • 不如

    读音:bù rú

    繁体字:不如

    英语:not equal to

    意思:
    1.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