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意思:我意大丞相,一题传义房屋。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在哀忧和孤独中,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但又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无力和边缘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直接表达了作者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直处于哀忧之中,身边的朋友和亲戚也无人可以倾诉。这里的“朋戚”指的是亲近的朋友和亲戚,“谁与书”则表达了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感。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诗人表示自己曾希望得到大丞相的关注和理解,但得到的只是一些短小的书信或尺牍。这里的“大丞相”可能是指某个有权势的人或机构,“尺题”则是指书信或尺牍,表达了诗人对理解和关心的渴望。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诗人用凤凰和寒竹的意象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希望得到理解和关心的强烈愿望。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和美好,而寒竹则在寒冷中依然保持挺拔,象征着坚韧和不屈。这里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凤凰一样得到关注和理解,即使是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坚韧和不屈。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诗人用茂林、翔鸟、要路、高车等意象来描绘自己所处的环境,表达了身处困境中的无奈和无助。茂林代表着环境恶劣,翔鸟代表着自由和无拘无束,而要路和高车则代表着社会的竞争和压力。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感到无力和无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最后两句再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诗人感到自己就像身处穷巷的人一样孤立无援,即使是大江深邃也无法提供帮助。这里的“穷巷”象征着诗人的困境和孤独,“鲤鱼”则象征着信息和帮助。诗人感到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孤立无援,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困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在哀忧和孤独中的情感和思考。诗人渴望得到理解和帮助,但又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无力和边缘化。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理解和关心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