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意思:在知道董庭兰,不知道没有弦曲。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破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音乐意象和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不同的琴音,表达了对流俗与高雅之间界限的看法。他欣赏那些不随大流,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音乐,而不是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和繁复。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这两句,展示了琴的内在美,即使外表破旧,也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强调了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则进一步描述了琴音的清脆动听,宛如玉佩相撞的声音,使人对琴的音乐效果有了更加生动的感受。
“新琴空高张,丝声不附木。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这里诗人表达了新琴虽然外表华丽,但是声音却空洞无力,没有灵魂,无法打动人心。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在这两句中,诗人批评了那些随波逐流,只知道追求表面繁华的人,暗示他们无法欣赏到无弦之曲的美,也就是那些不拘一格,超脱流俗的美。
整首诗充满了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内在美和独特个性的赞美,同时也对社会普遍追求的表面繁华和流俗趣味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