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意思:一个的毛遂乡,一个的太伯国。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行役之人的口吻,抒发了对人生追求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行役之人无论冬夏,无论南北,都急如穿梭般地奔波,离别之痛如自己的肠子般自我编织。他们为了生计,昼夜奔波,追求声利,无暇休息。然而,诗人也描绘了他们找到了两位新的朋友,他们的胸中涌现出五色光芒,各自怀揣着出仕的愿望,不甘心坐享其成。他们计划着前往各自的故乡,寻找自己的出路。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机上梭”、“肠自织”等,生动地描绘了行役之人的奔波和离别之痛。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两位新朋友的胸中光芒和出仕愿望,展现了他们的积极进取和不甘平凡的精神。 最后,诗人展望了未来的旅程,将他们带到了遥远的未来,去往各自的故乡,去往仕途的顶峰。这不仅是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行役之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出仕的渴望。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希望和勇气的诗篇,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
急若机上梭,离别肠自织。
其间走声利,昼夜不能息。
晚得二友生,胸蜺吐五色。
各思强禄仕,安肯坐仰食。
一之毛遂乡,一之太伯国。
岂无颖脱才,可迈古风力。
明当隔大河,去路指斗极。
谁念平原君,能於众中识。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伯国

    读音:bó guó

    繁体字:伯國

    意思:(伯国,伯国)
    霸国。伯,通“霸”。指春秋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宋·陈亮《<谋臣传>序》:“昔尧·舜之际,专尚德化,三代之王以仁政,伯国以谋,战国以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