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菊花图》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意思:九个太阳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饮酒频繁远。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菊花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是一首描绘重阳佳节时节的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九日庆祝,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高、饮酒、采菊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九日风高斗笠斜”,直接点明节日的日期,并描绘了风大的场景。斗笠在风中倾斜,生动地表现出风力之大。这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篱头对酌酒频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篱笆头边饮酒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同时,“酒频赊”表达了诗人喝酒的频繁,也暗示了诗人对节日的重视和喜爱。 “御袍采采扬妃醉”一句,运用了历史典故,描绘了重阳节采菊的场景。菊花被赋予了健康、长寿的意义,采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采菊活动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半夜扶归挹露华”一句,描绘了诗人喝醉后被扶着回家,沾染上露水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重阳节饮酒的陶醉和节日的欢乐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关键词解释

  • 斗笠

    读音:dǒu lì

    繁体字:鬥笠

    英语:bamboo hat

    意思:一种形似帽子而宽边的遮阳挡雨的用具,用竹蔑夹油纸或竹叶等做成。
    明·屠隆《綵毫记妻子哭别》:“准备着芒鞋斗笠,霜风吹槲衣

  • 九日

    读音:jiǔ rì

    繁体字:九日

    英语:ninth

    意思: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使后羿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 风高

    读音:fēng gāo

    繁体字:風高

    意思:(风高,风高)

    1.风大。
    唐·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柳宗元《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

  • 头对

    读音:tóu duì

    繁体字:頭對

    意思:(头对,头对)
    对手。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三摺:“今年头对是独角牛,二年无对手了。”参见“头抵”。

    解释:1.对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