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

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

意思:万竿高庙竹,三月慢亭树。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深情的离别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哀愁和思念。 首段作者描述了自己从京城到吴楚的迁移,道路险阻,音信渺茫,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助。接着,作者通过天上参商、地上胡越的比喻,表达了天各一方的无奈和无尽的思念。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形容自己的心情如同无眹环、无绳结,有结解不开,有环寻不歇,生动地描绘了内心的纠结和痛苦。作者还通过山岳、江海等意象,表达了离恨如空虚,思念如绝源,无法消除的痛苦。 在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认为人生不能强求相同,相同也会相别,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爱意,认为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哀愁和思念,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在京城心,今在吴楚末。
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
天上参与商,地上胡与越。
终天升沉异,满地网罗设。
心有无眹环,肠有无绳结。
有结解不开,有环寻不歇。
山岳移可尽,江海塞可绝。
离恨若空虚,穷年思不彻。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襄阳大堤绕,我向堤前住。
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
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
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有身有离别,无地无岐路。
风尘同古今,人世劳新故。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
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
如何远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高庙

    读音:gāo miào

    繁体字:高廟

    意思:(高庙,高庙)

    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
    (1)指汉高祖·刘邦。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坂。<

  • 三月

    读音:sān yuè

    繁体字:三月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