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意思:不就将进入做饭,谁说作琴。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对孤秀峰阳岑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首句“孤秀峰阳岑,亭亭出众林”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孤秀”二字,诗人已经暗示了这座山峰的独特之处,而“亭亭”一词则更加强调了山峰的高耸挺拔,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出众林”中,诗人又将山峰与周围的树林进行了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其出众之处。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山峰在春光和秋月下的美景,进一步展现了其秀美之处。春光中,山峰与凤凰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生动;秋月下,山峰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仿佛在玩弄玉圭的阴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两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山峰的高耸和深邃。它高高的映照在龙门之上,深深的依偎在玉井之旁,进一步突出了山峰的雄伟和壮丽。
最后,“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两句,诗人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将山峰与鸣琴进行了对比。如果没有将其用于炊爨(cuàn),谁会认为它能够发出美妙的鸣琴之声呢?这进一步突出了山峰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孤秀峰阳岑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