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
意思:为什么一定要世人认识,知道你轻五侯。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是一首描绘诗人自由游历于东南地区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诗人以“明时”代指开明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不爱重人才,不重视功勋和才干,而更看重门第和身份的社会风气的不满。而“浪迹东南游”则描绘了诗人自由游历于东南地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屑于世俗的看法,认为自己轻视权贵,只看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价值。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也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坚持。
“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的生活场景,采摘兰花、经过汉水、询问丝绸等细节,展示了诗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异国他乡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交织,展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
“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季节,寒冷的天气、明亮的月光、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孤独的氛围,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认为自己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同时也感到自己已经逐渐老去,这种矛盾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的复杂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由游历东南地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轻视,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