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屋翳蒿迳,颓墙荒棘丛。
意思:败屋翳蒿经,颓墙荒芜的荆棘丛。
出自作者[宋]程公许的《行黑水谷三十里以耳目闻见有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遭受战争和灾害破坏的山区村庄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自过三泉境,纡回谷道中。居民虽渐复,生理顿成空。”描绘了三泉境内的曲折山谷,虽然居民数量逐渐恢复,但生活的希望却一下子变得空洞。这里,“纡回”和“生理”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山谷环境的艰难和农民生活的困苦。
颔联到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荒凉景象,如“败屋翳蒿迳,颓墙荒棘丛。稻田多宿莽,麦陇间芜秽。”这些描述生动地呈现了村庄的破败和荒芜,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艰难处境。
然而,诗人也看到了希望和安慰的一面。“耕织岂当废,伤残甘忍穷。”尽管农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耕种,这表明他们仍然有坚韧的精神。尽管生活艰难,他们愿意忍受贫穷,这体现了他们的忍耐和毅力。
“遑怜已死骨,使得掩幽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死去农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的坟墓和墓地的尊重。这体现了诗人的仁慈和人道主义精神。
“梨粉偏饶白,桃腮也自红。”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然而,这与前文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最后,“羁游愁满眼,感愤气填胸。”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深忧虑和愤慨。他为他们的困境感到痛苦,同时也对社会的现实和不公感到愤怒。
整首诗通过对山区村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荒凉而充满希望的世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