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无为洞口作》 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

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

意思:没有为洞口春水满,没有为洞旁边春云白色。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无为洞口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的诗。它以无为洞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描绘了无为洞的春景,洞口春水满溢,洞旁春云洁白。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世界。 “爱此踟蹰不能去,令人悔作衣冠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使他犹豫不决,不愿离开。这种情感让诗人后悔做了衣冠楚楚的客人,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转向了山中修行僧的生活。“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僧人都在学习禅宗,他们无欲无求,忘却了年龄。这种生活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禅宗的向往。 “欲问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悟。他无法理解僧人的内心世界,但他感到自己在山中并没有烦恼。这表明诗人从自然和禅宗中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美景和山中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
爱此踟蹰不能去,令人悔作衣冠客。
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
欲问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无为

    读音:wú wéi

    繁体字:無為

    英语:inaction

    意思:(无为,无为)
    I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
    《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春云

    读音:chūn yún

    繁体字:春雲

    意思:(春云,春云)
    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髮。
    元徐再思《梧叶儿春思》曲:“鸦鬓春云亸,象梳秋月敧,鸾镜晓粧迟。”
    《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

  • 春水

    读音:chūn shuǐ

    繁体字:春水

    英语:Xuan Thuy

    意思:
    1.春天的河水。
    《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

  • 云白

    读音:yún bái

    繁体字:雲白

    意思:(云白,云白)

    1.古代兵阵法的一种。
    《风后握奇经》:“旗、法八:一,天玄;二,地黄;三,风赤;四,云白。”

    2.鸩鸟的别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