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意思:琼台刻宸藻,千古名山闪耀。

出自作者[宋]丁谓的《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隐逸之士的,他并不追求权位,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首联“不逐蒲轮至,惟寻蕙帐还”,描绘出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他不追逐权位的到来,而是选择回归自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蒲轮”指的是皇帝征召贤才的车辆,而“蕙帐”则象征着隐逸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隐士对权位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颔联“冥鸿思物外,辽鹤别人间”,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志向和品格。他像冥鸿一样追求物外的自由,像辽鹤一样远离人间的是非。这里用“冥鸿”和“辽鹤”来比喻隐士的高洁和超脱,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恶和对自由的向往。 颈联“心与冠缨远,身将日月闲”,表达了隐士的心志和行为。他的心志远离了世俗的束缚,身体则闲居在日月之间。这里用“心与冠缨远”来形容隐士的心志高洁,而“身将日月闲”则描绘了他的闲居生活。 尾联“放归衔帝泽,赐封仰天颜”,表达了皇帝对隐士的赞赏和恩赐。他被放归自然,得到了皇帝的恩泽,得到了封赏,但他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仰望着皇帝的颜面。这里用“放归”和“赐封”来表达皇帝对隐士的尊重和赏识,同时也强调了隐士的高尚品格。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之士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由、高洁、超脱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权位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逐蒲轮至,惟寻蕙帐还。
冥鸿思物外,辽鹤别人间。
心与冠缨远,身将日月闲。
放归衔帝泽,赐封仰天颜。
逸躅淩风驭,高文炳象环。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作者介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关键词解释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 琼台

    读音:qióng tái

    繁体字:瓊檯

    解释:1.亦作\"瓀台\"。 2.相传为桀纣所建的玉台。 3.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4.山峰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西北。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