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意思: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出自作者[南北朝]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全文创作背景

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他在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时,途经三山,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谢朓在这次出守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作者介绍 谢朓简介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关键词解释

  • 河阳

    读音:hé yáng

    繁体字:河陽

    英语:Heyang

    意思:(河阳,河阳)

    1.黄河北岸。
    南朝·梁·江淹《别赋》:“君居淄右,妾家河阳。”
    元·袁桷《清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京县

    读音:jīng xiàn

    繁体字:京縣

    意思:(京县,京县)
    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胡骑潜京县,官军拥贼壕。”
    《新唐书食货志一》:“自畿内徙畿外,自京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