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天峰最高明日登,手接飞鸟攀危藤。

天峰最高明日登,手接飞鸟攀危藤。

意思:天峰最高明天攀登,手抓住飞鸟攀登危险藤。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的游侠世界。诗中描述了诗人与一群豪侠客的交游经历,他们在乱世中相依为命,共同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光。 首联“忆昨结交豪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豪侠客交游的怀念,他们之间没有世俗的牵绊和忧愁,只有意气相投的友情。 颔联“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描述了诗人与豪侠客们共同度过的十年离乱岁月,他们花费黄金出游,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颈联“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描绘了豪侠客们的英勇形象,他们身披狐裘在北风中傲然挺立,手中紧握着能发出霹雳声的雕弓。 接下来的一联“马行雪中四蹄热,流影欲追飞隼灭”,描绘了诗人与豪侠客们骑马在雪中疾行的场景,他们的身影似乎要追上飞快的猎隼。这一联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 随后的一联“归来笑学曹景宗,生击黄獐饮其血”,描述了诗人归来的情景,他学着曹景宗一样,生擒黄獐饮其鲜血,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英勇和豪情。 接下来的几联则描绘了诗人与豪侠客们在皋桥泰娘的歌声中欢宴的场景,他们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享受着音乐和美酒。诗人还描绘了他们在月夜下的浪漫情怀,惊鸥飞过,有如梅花落入江水一般美丽。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他想要登上天峰,手接飞鸟,攀援危藤。然而,他也意识到龙门路黑,岩中灯灭,众客欲归,自己却不能同行,这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豪侠客们的交游经历和浪漫情怀,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勇敢和浪漫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昨结交豪侠客,意气相倾无促戚。
十年离乱如不知,日费黄金出游剧。
狐裘蒙茸欺北风,霹雳应手鸣雕弓。
桓王墓下沙草白,仿佛地似辽城东。
马行雪中四蹄热,流影欲追飞隼灭。
归来笑学曹景宗,生击黄獐饮其血。
皋桥泰娘双翠蛾,唤来尊前为我歌,白日欲没奈愁何。
回潭水绿春始波,此中夜游乐更多。
月出东山白云里,照见船中笛声起。
惊鸥飞过片片轻,有似梅花落江水。
天峰最高明日登,手接飞鸟攀危藤。
龙门路黑不可上,松风吹灭岩中灯。
众客欲归我不能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飞鸟

    读音:fēi niǎo

    繁体字:飛鳥

    短语:候鸟 益鸟 水鸟 害鸟 海鸟 始祖鸟

    英语:flyer

    意思:(飞鸟,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

  • 明日

    读音:míng rì

    繁体字:明日

    英语:tomorrow

    意思:
    1.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左传文公十二年》:“两君之士皆未慭也,明日请相见也。”
    唐·李复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