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答黄与迪》 和氏有尺璧,楚国无人知。

和氏有尺璧,楚国无人知。

意思:和氏有尺璧,楚国没有人知道。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次韵答黄与迪》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和氏璧为主线,通过描绘和氏璧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和氏璧的遭遇,被埋没于楚国,无人知晓。这象征着诗人自身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然而,诗人坚信玉非石,终有遭逢时,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 其次,诗中描绘了青山怀抱、岁月如遗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人认为,只要内心纯净,即使环境恶劣,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人的敬仰。诗人认为,古人虽然被流俗所忽视,但他们的智慧和美德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追随。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真我的追求。诗人认为,与世殊轨辙、三黜理亦宜是人生的真谛。诗人不随流俗,不追求虚荣,只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读来令人深思,也令人敬佩诗人的才华和人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和氏有尺璧,楚国无人知。
青山抱国器,岁月忽如遗。
但使玉非石,果有遭逢时。
吾宗固神秀,天乃晚成之。
兰芳深九畹,露味挹三危。
流俗不顾省,古人可前追。
胸中凌云赋,自贵知音希。
渊源学未浅,孝友家正肥。
与世殊轨辙,三黜理亦宜。
吴溪浣纱女,不用朱粉施。
岂伊风尘子,市门自夸毗。
我作僰道囚,三年始放归。
邂逅终日语,贻我五字诗。
句如秋雨晴,远峰抹修眉。
老马甘伏枥,坐看天骥驰。
洒扫清樾下,当为果茗期。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和氏

    引用解释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