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西山胡汾》 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论。

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论。

意思:伊我心更苦,哪一天一起深入讨论。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西山胡汾》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待价欲要君,山前独灌园。虽然不识面,要且已消魂。鹿睡红霞影,泉淋白石门。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论。》,它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独自园中耕作、与自然相伴的诗篇。 首句“待价欲要君,山前独灌园”中,“待价”一词源于古代典故,比喻等待有识之士,这里诗人以“待价”自喻,暗示自己正在等待机会,希望有所作为。“山前独灌园”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前耕作,与世隔绝的场景。 “虽然不识面,要且已消魂”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尽管他与外界隔绝,但他已经深深地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 “鹿睡红霞影,泉淋白石门”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山林生活,鹿在红霞中安睡,泉水淋在白石门上,生动地描绘出山林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论”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迷茫,他不知道何时才能与志同道合的人深入交流和讨论。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他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山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的孤独和迷茫。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待价欲要君,山前独灌园。
虽然不识面,要且已消魂。
鹿睡红霞影,泉淋白石门。
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论。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伊余

    读音:yī yú

    繁体字:伊餘

    意思:自指,我。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
    五代·贯休《古离别》诗:“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明·刘基《北

  • 深论

    读音:shēn lùn

    繁体字:深論

    意思:(深论,深论)

    1.深刻的议论。
    《后汉书党锢传序》:“又渤海·公族进阶、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