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渭州刘太保》 月黑见旄头,芒角渐西向。

月黑见旄头,芒角渐西向。

意思:月黑看到旄头,芒角逐渐向西。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渭州刘太保》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和得失的态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段描绘了边塞的夜色和紧张的战备状态,旄头闪烁,草黄叶落,胡人马壮,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杀的气氛。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作为汉军偏将的自豪和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和责任保卫国家。 接下来作者反思战争的得失,认为胜利的凯旋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牺牲。他想象着胜利后的欢庆场面,但同时也意识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他强调了军纪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遵守纪律,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认为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而应该寻求和平解决的方式。他希望古代的智慧能够为自己提供启示,让自己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和得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战争和和平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黑见旄头,芒角渐西向。
八月边草黄,胡人马初壮。
无奈我兵雄,方为汉偏将。
尝闻登坛人,亦未免得丧。
得为凯歌还,铙鼓喧亭障。
千蹄使椎牛,百瓮令设醠。
丧乃军之羞,节制由处上。
进退从其呼,何能求必当。
二事非己专,愿思古挟纩。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月黑

    读音:yuè hēi

    繁体字:月黑

    意思:黑夜无月光。
    唐·王昌龄《箜篌引》:“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霑衣令人愁。”
    《元典章刑部四走马撞死人》:“不防,有一男子投西来,三丑为马行得紧,又为月黑,委是不见

  • 西向

    读音:xī xiàng

    繁体字:西曏

    解释:1.见\"西乡\"。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