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微之燕西湖》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意思:暮年时光如残梦,浮世尘劳交付高歌。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和微之燕西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以一种深深的感慨,描绘了春天的流逝,花的凋零,以及生命的无常。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深深感叹,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接受。 首句“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直接描绘了时间流逝和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三月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刻,然而韶华已过大半,好花也即将凋零。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生命的理解。暮年光景就像残梦一样,象征着人生的晚年就像一场已经结束的梦一样短暂而无常。浮世尘劳,象征着人世间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和追求,而“付浩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尘劳的否定和放弃,他选择用歌声来面对这个世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这两句诗描绘了游子和啼禽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象征着对生命无常的接受和面对,后者则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复杂情感,既有接受又有热爱。 最后,“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深惋惜和无奈。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却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去追求生命的美好,只能做一个旁观者,看着生命在眼前流逝,却无法参与其中。这种深深的惋惜和无奈,也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理解和对生命美好的深深惋惜。它是一首对生命进行深刻思考和反思的诗,也是一首对人生进行深刻描绘和表达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世尘

    读音:shì chén

    繁体字:世塵

    意思:(世尘,世尘)

    1.尘世;人间。
    唐·王昌龄《题朱炼师山房》诗:“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

  • 浩歌

    读音:hào gē

    繁体字:浩歌

    意思: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杜甫《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暮年

    读音:mù nián

    繁体字:暮年

    短语:余生 风烛残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天年 夕阳 余年

    英语:old age

    意思:晚年;老年。
    三国·魏·曹操

  • 光景

    读音:guāng jǐng

    繁体字:光景

    短语:手下

    英语:spectacle

    意思:I

    1.阳光。
    《楚辞九章惜往日》:“惭光景之诚信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