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渔家傲·畏暑闲寻湖上径》 雨丝断送凉成阵。

雨丝断送凉成阵。

意思:雨丝断送凉成阵。

出自作者[宋]朱敦儒的《渔家傲·畏暑闲寻湖上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湖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炎热天气中寻径避暑,享受微雨带来的清凉,以及与吴姬共饮、欢谈至夜阑的情景。 首句“畏暑闲寻湖上径。雨丝断送凉成阵。”便点明诗人因畏惧酷暑,而在湖上小径悠闲漫步。忽降一阵细雨,带给人以阵阵凉爽。此处的“断送”二字用得精妙,它不仅交代了降雨的时间,还形象地描绘出雨丝纷飞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 “风里芙蓉斜不整。”风过处,芙蓉花随风轻舞,沈红的影子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这句诗以芙蓉花为媒介,将风、人和湖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夏日湖景。芙蓉花在诗词中常被用作意象,代表高洁、清雅之义。在这里,芙蓉花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宁静、脱俗的心境。 “催唤吴姬迎小艇。”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吴地女子——吴姬的互动。吴姬被催促着迎接小艇,而她则忙着准备妆容,点燃了烛焰,与诗人共饮。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风情的欣赏。 “饮到夜阑人却醒。”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吴姬的饮酒过程,直到夜深人醒。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风雨定。欲归更把阑干凭。”诗人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想要归去,于是再次倚靠阑干,远眺湖面。这里的“风雨定”呼应了首句的“畏暑”,既交代了天气变化,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而“欲归”和“把阑干凭”则表达了诗人的归心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湖上的景象,通过描绘作者在炎热天气中寻径避暑、享受微雨带来的清凉、与吴姬共饮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情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深厚的人情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畏暑闲寻湖上径。
雨丝断送凉成阵。
风里芙蓉斜不整。
沈红影。
约回萍叶波心静。
催唤吴姬迎小艇。
妆花烛焰明相映。
饮到夜阑人却醒。
风雨定。
欲归更把阑干凭。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关键词解释

  • 断送

    读音:duàn sòng

    繁体字:斷送

    英语:ruin

    意思:(断送,断送)

    1.谓度过时光。
    唐·韩愈《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 雨丝

    读音:yǔ sī

    繁体字:雨絲

    英语:very light rain

    意思:(雨丝,雨丝)
    如丝的细雨。
    唐·皮日休·陆龟蒙《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筠簟临杉穗,纱巾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