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可毁,亦可建。
意思:块可以毁掉,也可以建。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安石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含义和政治批判色彩的诗。诗的主题围绕着一个被刻在金石上的“奸党籍”,即列有被认为是奸臣名字的名单。这个名单是由丞相亲手书写的,其中包括了被认为是奸臣的人。诗的叙述者以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即长安的役者安石工的视角,表达了对这个名单和其中人物的看法。
诗中表达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对丞相手写奸党籍进行了批评。同时,通过长安役者安石工的口,说出“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揭示了普通人对于权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朴素认识,以及他们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
“卑疏不敢预国事,幸免刻名为后累”这两句,反映了普通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自保,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而“匹夫愤泣天为悲,黄门夜半来毁碑”则进一步展示了公众对不公的不满和反抗。
“碑可毁,亦可建。盖棺事,久乃见。” 这两句表达了历史的公正和真理最终会战胜谎言和不公。最后,“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奸臣的名字和行径最终会被历史记住,而奸党碑虽然可以毁去,但奸臣的恶名却难以消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批判,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公正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历史的公正和真理最终会战胜谎言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