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僧元复院枕流轩》 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

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

意思:浅深看藻荇,爱鷖野鸭出没。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僧元复院枕流轩》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处寺庙外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流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领悟。 首联“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诗人描绘了寺庙外寒冷的河流快速流淌的场景,而轩窗前的宁静之处则是诗人安放自己心灵的所在。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疏离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水中的藻荇,它们在水中深浅不一,自由自在地游弋。凫鷖出没其中,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领悟。 颈联“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趣的领悟,认为所有的世俗牵挂都可以放下。这一领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超脱和豁达。 尾联“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诗人提出问题:谁能来打扰这宁静的节物呢?岸边的树木在寒冬中依然生机勃勃,春荑更是生机盎然。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节物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领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展现了其内心的豁达和超脱。同时,诗人在尾联中提出了问题,引发了读者对自然节物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寺外寒流驶,开轩静者栖。
浅深看藻荇,出没爱凫鷖。
一悟此中趣,万缘皆可齐。
谁来惊节物,岸木长春荑。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出没

    读音:chū mò

    繁体字:出沒

    英语:haunt

    意思:(出没,出没)

    1.出现与隐没。
    《晋书天文志上》:“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

  • 浅深

    读音:qiǎn shēn

    繁体字:淺深

    意思:(浅深,浅深)

    1.深和浅。
    《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