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去城三十里,满山箫鼓为谁忙。
意思:风雨离城三十里,满山箫鼓为谁忙。
出自作者[明]邵宝的《胶山忠定祠次施克和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咏史》,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一一解析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壮怀千古了难偿,大息群阴剥一阳。”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的敬仰和感慨。他们曾经怀抱壮志,追求理想,但历史的进程却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挫折。这句诗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感慨。
“鸣凤未闻声徵角,战龙曾见血玄黄。”这句诗描绘了历史的残酷性。凤凰未能发出美妙的歌声,是因为在战乱中失去了和平的环境;龙曾经在血腥的战斗中展现力量,但这也意味着失去了曾经的宁静和和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冲突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薄茅藉处非无地,老树阴中合有堂。”这句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在战乱中,人们只能依靠茅草搭建简陋的住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生存的空间;老树之下,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风雨去城三十里,满山箫鼓为谁忙。”最后一句以风雨中的山林为背景,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满山的箫鼓声,似乎在为人民的苦难而哀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苦难的深深同情,以及对和平的祈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战争和冲突的忧虑、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祈愿。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