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意思:持竿湘岸竹,点火芦洲薪。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渔父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通过对诗人所看到的隐士生活环境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首联“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披蓑笠,独自在清江边垂钓的形象。这一形象表达了老人避世不仕,独享清江垂钓之乐的隐逸情怀。
颔联“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老人的生活环境,清江边上的沙洲上,月色宁静,老人在此濯足宿夜,行歌四季,表达了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世无争的自在生活。
颈联“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诗人描绘了老人在湘江边持竿钓鱼,点燃芦洲的柴火,品尝着绿水中煮熟的香稻,再吃上用青荷包着的紫鳞鱼,表达了老人的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
尾联“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诗人总结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赏和向往,认为这种生活能够保全自己的真性情,而那些独醒者却常常面临苦辛。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欣赏。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哲理,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