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湖石》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意思:才高八九尺,势如千万不久。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太湖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川景色的诗,通过对远望和近观山峰、山洞、山岑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山川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的描绘,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奇特。接着,诗人用“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来形容山川的形态和结构,表现出山势的复杂和壮观。 在描述山峰的气质时,诗人使用了“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的句子,表达了对山峰独特魅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的描绘,表现了山峰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山川的神秘感和美感。 最后,诗人通过“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的比喻,表达了对山川的敬畏之情,认为山川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最后两句“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则表达了作者对山川的珍视和敬畏之情,认为山川是造物者的恩赐,只有真正懂得大自然的人才能珍视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川的描绘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应该珍视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嶔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八九

    读音:bā jiǔ

    繁体字:八九

    意思:
    1.八个或九个。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蔕芥!”
    《南史梁元帝纪》:“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