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 嚣音灭蛙蚓,劲意动鵰鹗。

嚣音灭蛙蚓,劲意动鵰鹗。

意思:隗嚣音灭青蛙蚯蚓,劲动心雕鹗。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八月二十九日小饮》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以“阴阳在天地,鼓吹犹橐籥”开篇,描绘了天地间的气象变化,以鼓吹和橐籥比喻秋天的气息,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象。接着,诗人描绘了气温的变化,用“烦蒸翕已尽,灏气乃浮薄”形容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秋天的清爽气息开始浮现。 然后,诗人以“群山翠相抱,尘霭如洗濯”描绘了秋天的山景,群山环抱,尘雾洗净,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以“川源亦虚彻,派别归众壑”描绘了河流的景象,水流清澈,分支流入各个山谷,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描绘了自然景象后,诗人又以“嚣音灭蛙蚓,劲意动鵰鹗”形容秋天的宁静与强劲,以“蝇蚊自不容,虽有类钳缚”形容秋天的清爽,使得蝇蚊无法生存。这些描绘既生动又贴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诗人以“驱之旧苦众,忽去宁匪乐”表达了对于夏天过去的欣喜之情,又以“俯仰自醒然,意适忘体瘼”描绘了秋天给人们带来的舒适与惬意。 最后,诗人以“天运虽已晏,生物固未剥”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姜芋圃可掘,禾黍田始获”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阳在天地,鼓吹犹橐籥。
烦蒸翕已尽,灏气乃浮薄。
群山翠相抱,尘霭如洗濯。
川源亦虚彻,派别归众壑。
嚣音灭蛙蚓,劲意动鵰鹗。
蝇蚊自不容,虽有类钳缚。
驱之旧苦众,忽去宁匪乐。
俯仰自醒然,意适忘体瘼。
天运虽已晏,生物固未剥。
姜芋圃可掘,禾黍田始获。
脱苞紫粟迸,透叶红梨渥。
幽花媚清景,鲜丛耀新萼。
西风动孤格,露晓愈修擢。
能终犯寒沍,讵可忽纤弱。
况当九日近,家酿成已昨。
温颜几杖适,弱质衣冠恪。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嚣音

    读音:xiāo yīn

    繁体字:囂音

    意思:(嚣音,嚣音)
    喧噪之声;噪音。
    宋·曾巩《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嚣音灭蛙蚓,劲意动雕鹗。”
    王西彦《古城的忧郁蛊惑》:“疯狂一样的洋号声,在不很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