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阶兔月斜,银烛半含花。
意思:兰级兔月斜,银烛半含花。
出自作者[宋]张氏的《答夫诗二首(唐晅妻张氏)》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不分殊幽显,那堪异古今。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的思考。
首联“不分殊幽显,那堪异古今。”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界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生死无常的无奈和感慨。“不分殊幽显”指的是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阴间,生死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的,生死轮回是不分幽显的。而“那堪异古今”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让人无法接受生死之隔是如此的遥远和陌生。
颔联“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生死之间的隔阂和无奈,以及生者对于死者的思念和不舍。“阴阳徒自隔”表达了生死之间的隔阂无法逾越,而“聚散两难心”则表达了生者和死者之间的情感纠缠和不舍。
颈联“兰阶兔月斜,银烛半含花。”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月光斜照在台阶上,银烛半含着花,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氛围。“兔月”指的是月亮,因为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捣药,所以被称为“兔月”。
尾联“自怜长夜客,泉路以为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离别的无奈和自我安慰。“长夜客”指的是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是一个长夜旅人,常常在夜晚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泉路以为家”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死者的思念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简练而深刻,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