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意思:鲸鲵机会,张开嘴想吞舟。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海洋波涛的诗,通过对海底巨鳌的描绘,表现出海洋的威力和变化莫测。 首联“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描绘了海洋的平静景象,没有风浪,海面平静,各种大小的生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由自在地沉浮。这为后文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颔联“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描绘了海底的鳌,这个传说中用来支撑海面的巨大生物,占据着神丘。为后面的描绘增添了神秘感和惊险感。 接下来的几联,“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屃赑牵不动,纶绝沉其钩。”描述了人们试图捕捉这个巨鳌的尝试,但无论使用何种工具和方法,都无法捕捉到它。这表现出海洋的强大和神秘。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描述了当鳌被捕捉的一刹那,所有的鳌都开始反抗,海水翻腾,白涛黑浪环绕着咽喉,狂风鼓动波涛,激起巨大的浪花。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进一步描绘了海洋的威力和变化莫测,鲸鲵因为被捕捉的机会而张口欲吞舟,甚至导致万里之内的鱼都死了,百川都开始倒流。 最后,“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以海洋波涛的图画作为结尾,呼应了全诗的主题和意象。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海洋的威力和神秘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自然描写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屃赑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张口

    读音:zhāng kǒu

    繁体字:張口

    英语:dehisce

    意思:(张口,张口)

    1.张开嘴巴。常指进食、说话等。
    《荀子议兵》:“用贫求富,用飢求饱,虚腹张口,来归

  • 鲸鲵

    读音:jīng ní

    繁体字:鯨鯢

    意思:(鲸鲵,鲸鲵)

    1.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唐·卢纶《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诗:“舟楫方朝海,鲸鲵自曝腮。”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摺:“想

  • 吞舟

    读音:tūn zhōu

    繁体字:吞舟

    英语:crime-steeped person as big fish that can devor ship

    意思:吞舟之鱼的略语。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