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岘山碑》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意思:那可以看到百姓,遍地是创伤。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读岘山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是一首对古代官员政绩的赞扬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的诗。 首句“三载羊公政”,借用了东晋时羊祜在岘山放羊的故事,以此赞扬这位官员在任期间,勤政爱民,三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如一地执行他的职责,为当地人民做出了贡献。 “千年岘首碑”则是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如同岘山之碑,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象征着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官员离去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即使是在这样的时代,仍有官员愿意为民请命,尽职尽责。 接下来的两句“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原本的文化遗产遭受了破坏,江边的云彩也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斑驳。 最后两句“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是对人民苦难的直接描绘,满目疮痍的地域,让人不忍直视,深深体现出战争和灾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员的政绩、人民的苦难和对官员离去的哀痛之情,表达了对古代官员的敬仰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官员的职责所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关键词解释

  • 那堪

    读音:nà kān

    繁体字:那堪

    意思:
    1.怎堪;怎能禁受。
    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张先《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韩洽

  • 黎庶

    读音:lí shù

    繁体字:黎庶

    英语:the common people; the multitude

    意思:黎民。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

  • 疮痍

    读音:chuāng yí

    繁体字:瘡痍

    英语:desolation

    意思:(疮痍,疮痍)

    1.创伤。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