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逢羊》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

意思:老公羊压大群,羽毛比长髯好。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逢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牧羊场景的诗,通过对牧羊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牧羊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动物生命的尊重。 首句“牧人垂长髯,驱羊从北道”,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牧羊人的形象,他长髯飘飘,手持长鞭,驱赶着一群羊沿着北道前行。这一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暗示了牧羊人的勤劳和责任心。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两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牧场上的情景,老公羊在羊群里压倒其他年轻的公羊,它们的毛色比牧羊人的长髯还要好。这不仅展示了牧场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公羊们为了争夺领地和配偶而进行的竞争。 “暮归同一栏,朝出不择草”两句描绘了牧羊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傍晚他们把羊群带回同一个栏舍中休息,早晨他们不选择草地,而是带着羊群到不同的地方觅食。这种描述展示了牧羊人的辛勤劳动和对羊群的关心。 “既肥当用烹,从羝羝独保”两句则表达了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诗人认为,尽管公羊们为了生存而竞争,但它们最终会被烹调食用,而那些保护自己的公羊则显得孤独无助。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动物权利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牧羊人的描绘和对牧场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动物生命的尊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关注动物权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我们的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牧人垂长髯,驱羊从北道。
老羝压大群,毛比长髯好。
暮归同一栏,朝出不择草。
既肥当用烹,从羝羝独保。
狡诱以全躯,角尾徒为老。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大群

    读音:dà qún

    繁体字:大群

    意思:大众,民众。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何以成名誉而合大群?何以充职业而任师长?”黄人《<小说林>发刊词》:“果专为大群致公益,而非为小己谋私利,其小说之内容,果一一与标置者相

  • 群毛

    读音:qún máo

    繁体字:群毛

    意思:众兽。
    宋·苏轼《赠狄崇班季子》诗:“何为走猎师,日使群毛泣。”

    造句:暂无

  • 比长

    读音:bǐ cháng

    繁体字:比長

    意思:(比长,比长)
    古代乡官名。
    周代五户居民为一比,有比长管理。
    《周礼地官比长》:“比长: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