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意思:伯奇令没有违背,申生恭敬不贰。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和事迹的描述,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无奈。 首先,诗中提到了人生天地间的无常和一死并非小事,这是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接着,诗中强调了识破生命中的规律和法则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法则,才能获得八九分的地位。 诗中还提到了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等历史事件,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敬畏和思考。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等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齐物逍遥游和大抵蒙庄意的理解,认为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这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探索。最后,诗中还提到了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等历史事件和圣贤的行为,表达了对生命的敬仰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和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
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
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
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
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
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
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
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
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
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
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
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
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
吾顺苟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关键词解释

  • 伯奇

    读音:bó qí

    繁体字:伯奇

    意思:
    1.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
    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

  • 不贰

    读音:bù èr

    繁体字:不貳

    意思:(不贰,不贰)

    1.专一,无二心。
    《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
    《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