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塞曲》 边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

边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

意思:边疆烽火长久不息,戍鼓什么鼟鼟。

出自作者[宋]释惠崇的《古塞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边烽久不息,戍鼓何》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事和戍边生活的诗。通过对五月寒冷环境、胡儿汉骑交战、朔风受降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联“边烽久不息,戍鼓何”,诗人以边疆烽火不息,戍守的鼓声不断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悲凉的气氛。烽火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边疆的紧张,而戍鼓则传达出战争的持久和艰辛。 颔联“五月无青草,滂沱流断冰”,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五月本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但在戍卒的眼中,却是一片无青草的荒凉。滂沱大雨中,断冰流水,更显出环境的艰苦。 颈联“胡儿昧形胜,汉骑恣凭陵”,诗人通过描绘胡儿昧于地形优势,汉骑恣意侵犯的情景,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这一联既描绘了战争的实际情况,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尾联“归佩封侯印,喧然世所称”,在描述战争结束,归降者受到重用,封侯拜将,世人纷纷称颂的场景中,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和平的到来总是令人欢欣鼓舞。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和戍边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和平的深深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烽久不息,戍鼓何鼟鼟。
五月无青草,滂沱流断冰。
胡儿昧形胜,汉骑恣凭陵。
出号朔风起,受降沙垒崩。
楼烦已纳款,天意口威稜。
归佩封侯印,喧然世所称。

关键词解释

  • 边烽

    读音:biān fēng

    繁体字:邊烽

    意思:(边烽,边烽)

    1.边疆报警的烽火。
    唐·沈佺期《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明·梵琦《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

  • 不息

    读音:bù xī

    繁体字:不息

    英语:stop; not cease

    意思:
    1.不停止。
    《易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国次》:

  • 鼟鼟

    引用解释

    鼓声。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闲随人兀兀,梦听鼓鼟鼟。” 元 刘永之 《酬寄伍朝宾》诗:“候鸡晨喔喔,警鼓夜鼟鼟。” 清 李调元 《六月初一日雨后偕侍讲周稚圭升桓成进士城邀集舍人沉南雷士玮斋中分韵作歌得灯字》:“咫尺雨雹愁僮僕,催归街鼓闻鼟鼟。”

    读音:tēng t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