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山示圣俞》 其西乃三峡,嶮怪愈奇富。

其西乃三峡,嶮怪愈奇富。

意思:它西面是三峡,险阻怪越奇妙丰富。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忆山示圣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吾思夷陵山》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夷陵山景色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的诗。作者通过描绘山峦起伏、林泉清冽、古迹犹存等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首段中,“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表达了作者对夷陵山的深深思念,而“东城一堠余,高下渐冈阜”则描绘了作者走近山脚,逐渐感受到山势的起伏。接下来的“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後”则展现了山峰连绵不绝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山的广袤和雄伟。 在描述山中的景象时,“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在夷陵山服役的怀念,那时他走遍了山中的每一个角落,欣赏到了秋天的花卉和岭谷的美丽景色。而“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则描绘了山中的自然变化,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在行走过程中,作者也感受到了山中的其他特色,“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描绘了山路坎坷、崖壁颓败和泉水清澈的景象;“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则表达了他在山中深处找到了平川和古老的耕作习俗。 最后,作者对独自一人去寻找幽静之处的经历感到惊叹,并思考谁能分享这种清幽的兴致。而提及三峡和江如自天倾的景象,更加强调了山的险峻和壮美。整首诗通过对夷陵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夷陵山的壮美和自然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
东城一堠余,高下渐冈阜。
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後。
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
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
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
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
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
涧荒惊麏奔,日出飞雉雊。
盘石屡欹眠,绿岩堪解绶。
幽寻叹独往,清兴思谁侑。
其西乃三峡,嶮怪愈奇富。
江如自天倾,岸立两崖斗。
黔巫望西属,越岭通南奏。
时时县楼对,云雾昏白昼。
荒烟下牢戊,百仞寒溪漱。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三峡

    读音:sān xiá

    繁体字:三峽

    英语:The Three Changjiang River Gorges

    意思:(三峡,三峡)

    1.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