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意思:来的更加可鄙,等待的就越轻。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笔锋触及了古代教育制度的问题,对当今教育现状进行了批评,并寄希望于公卿,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期望。 首句“庠序制犹阙,乡闾教不行”,描绘了古代教育制度的缺失和乡间教育的落后,表达了对古代教育制度的不满和遗憾。 “古於经学政,今也艺虚名”,批评了当今教育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内容,经学教育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 “来者益可鄙”,表达了对未来教育的担忧,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状况表示失望。 “待之因愈轻”,表达了对公卿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重视教育,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两句“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表达了对公卿的期望,认为他们应该承担起讲劝的责任,推动教育的进步。 整首诗情感深沉,笔锋犀利,对教育的关注和期望也让人深感共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也表达了对教育改革的呼吁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庠序制犹阙,乡闾教不行。
古於经学政,今也艺虚名。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可鄙

    读音:kě bǐ

    繁体字:可鄙

    短语:贫 该死 可恶 丑 烦人 碍手碍脚 讨厌 臭 恼人

    英语:contemptibility

    意思:令人鄙视。

  • 来者

    读音:lái zhě

    繁体字:來者

    英语:comer

    意思:(来者,来者)

    1.将来的事。
    《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