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意思:〉蒲团布钠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己灭亡。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石台长老的问候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出家人的敬仰和自省。 首先,诗中描述了石台长老的修行生活,他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如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这表达了石台长老的虔诚和坚韧,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佛教的教义,展示了出家人的精神风貌。 接着,诗人在描述自己的生活时,表达了对石台长老的敬仰和自省。诗人说自己懒而好睡,见到石台长老的勤奋和坚定后,感到自警。这表明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所反思,希望能够向石台长老学习,变得更加勤奋和坚定。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吴采鸾的藏经卷为比喻,表达了对石台长老的祝愿和期望。他希望石台长老能够像吴采鸾一样,以蒲团布衲为伴,心地虚明,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这表达了诗人对石台长老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修行,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述石台长老的修行生活和诗人的自省,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反思。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祝愿,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蒲团

    读音:pú tuán

    繁体字:蒲團

    英语:futon

    意思:(蒲团,蒲团)
    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多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
    唐·欧阳詹《永安寺照上人房》诗:“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间石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一绳

    读音:yī shéng

    繁体字:一繩

    意思:(一绳,一绳)

    1.一根绳索。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
    《后汉书徐稚传》:“大树将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