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黎生下第还蜀》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輈。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輈。

意思: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回轨迹。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黎生下第还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经典和学术传统的赞扬,以及对未来学者的鼓励和激励。 首先,诗中提到了《黍离》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经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接着,诗人提到了孔子修春秋的历史事件,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孔子对春秋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诗人也批评了一些学者对于学术传统的误解和偏离,指出了一些错误的学术观点和流派。同时,诗人也鼓励黎生要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最后,诗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真正掌握圣言的精髓,并以此为指导,写出优秀的文章。 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经典和学术传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激励。它提醒我们要不断探索、追求真理,不断努力、坚持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黍离不复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贬吴楚,大法加诸侯。
妄儒泥於鲁,甚者云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讨源流。
遂令学者迷,异说相交钩。
黎生西南秀,挟策来东游。
有司不见采,春霜滑归輈。
自云喜三传,力欲探微幽。
凡学患不强,苟至将焉廋。
圣言简且直,慎勿迂其求。
经通道自明,下笔如戈矛。
一败不足衂,後功掩前羞。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有司

    读音:yǒu sī

    繁体字:有司

    英语:officials

    意思: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汉·桓宽《盐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