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吴相公史院开局》 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意思:官僚们三寿客,修改两朝书。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吴相公史院开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余》。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清晨下金门路,参加宴会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 首联“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描绘了参加宴会的宾客身份和他们的经历。他们都是曾经身佩簪缨的显贵,经历过两朝的历史变迁,手中握有记载历史的笔。这一联通过精炼的描绘,展现了宴会宾客的身份和经历,为后文抒发情感提供了背景。 颔联“身老谁逢此,恩深尽醉欢”,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他感叹自己年老时能够遇到这样的主人,感激主人给予的深恩厚爱,让他在宴会上尽情欢乐。这一联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感激和敬意。 颈联“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描绘了宴会上的场景和气氛。诗人想象史官们会前来搜集宴会上的故事和遗事,为历史留下珍贵的记录。这一联通过描绘宴会上的气氛和场景,展现了宴会的庄重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主人热情好客、宾客身份显赫、感激主人恩情、宴会庄重历史等主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珍视,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真挚、描绘细腻的佳作,通过描绘清晨下金门路、参加宴会的场景,展现了主人热情好客、宾客身份显赫、感激主人恩情等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余。
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身老谁逢此,恩深尽醉欢。
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三寿

    读音:sān shòu

    繁体字:三壽

    意思:(三寿,三寿)

    1.犹三老。
    《诗鲁颂閟宫》:“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毛传:“寿,考也。”
    马瑞辰通释:“据下言如冈如陵,

  • 簪缨

    读音:zān yīng

    繁体字:簪纓

    英语:high-ranking official

    意思:(簪缨,簪缨)
    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