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意思:杨柳忽如丝,所以园春尽时。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直接切入主题,诗人询问离别的原因,表达了对离别的痛心。团圞月是满月,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温馨。然而,一年中能有多少个团圞月呢?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深忧虑。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杨柳刚刚发芽,春意盎然,但这也意味着故园的春天即将逝去。这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无情的现实感到悲伤。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痛苦。尽管他渴望回家,但因为季节和时间的推移,他无法回到故乡。他只能乘船在松花江上漂流,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 最后两句“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过去的事情随着寒冷的早晨而浮现,他心中的恨意和痛苦并没有消散。啼鹃是悲伤的象征,诗人用它来表达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助。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使人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悲伤。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故园

    读音:gù yuán

    繁体字:故園

    英语:old home; native place; native soil

    意思:(故园,故园)

    1.旧家园;故乡。
    唐·骆宾王《晚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