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郑典设自施州归》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意思:热情很高兴回归,在地上画追求的经历。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郑典设自施州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荥阳秀诗》,是一首对友人荥阳秀的赞美和祝福的诗。 首段描述了荥阳秀不顾暑热,前往远方。诗人对荥阳秀的敬重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段落描述了荥阳秀在异地他乡的遭遇。他攀登悬根木,出入天石,展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气。他与当地官员裴施州气合无间,展现了他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诗中描绘的异乡风景如画,青山绿水,洗去忧愁。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荥阳秀在异乡的生活并不孤单,反而充满了新奇和乐趣。 诗人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表达了对当地风俗的赞赏。他们纯朴好客,不讲主客之分。当地的官员也遵循古礼,对客人礼遇有加。诗人还提到当地的食物丰富,尽管身处乱世,但重视赏罚。 诗人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感激和喜爱。他欣赏友人的博学多才,希望将来能欣赏到友人的书法作品。他高兴地回家,并请求友人介绍风土人情,重视开垦田地。最后,他提到自己渴望与友人相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异乡风土人情的欣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当地官员的赞赏和对乱世中赏罚制度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怜荥阳秀,冒暑初有适。
名贤慎所出,不肯妄行役。
旅兹殊俗远,竟以屡空迫。
南谒裴施州,气合无险僻。
攀援悬根木,登顿入天石。
青山自一川,城郭洗忧戚。
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怿。
其俗则纯朴,不知有主客。
温温诸侯门,礼亦如古昔。
敕厨倍常羞,杯盘颇狼藉。
时虽属丧乱,事贵赏匹敌。
中宵惬良会,裴郑非远戚。
群书一万卷,博涉供务隙。
他日辱银钩,森疏见矛戟。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乃闻风土质,又重田畴辟。
刺史似寇恂,列郡宜竞惜。
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
渚拂蒹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倒屣

    读音:dǎo xǐ

    繁体字:倒屣

    意思:亦作“倒屧”。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邕才学显着,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