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端式十题·春塘冰》 晴日射寒芒,柔风折哀玉。

晴日射寒芒,柔风折哀玉。

意思:晴天射冷芒,柔风折悲哀玉。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端式十题·春塘冰》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池塘的美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薄冰、淅沥的雨声、柔风、草树以及波光粼粼的水面,营造出一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 首句“春塘含薄冰”,以一个“含”字,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池塘中薄冰将融未融的情景,既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又给人一种清寒之感。次句“淅沥隐隈曲”,以“淅沥”模拟雨声,以“隐”字描绘出雨丝细微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早春的氛围。 接着,“晴日射寒芒,柔风折哀玉”两句,通过“晴日”与“柔风”的对比,展现出天气的变化,而“射寒芒”与“折哀玉”则分别以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晴日与柔风作用于薄冰和草树的情景,使画面更加立体。 最后两句“草树曾未知,波光已先绿”,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草树赋予人的情感,以“未知”形容草树对春天来临的懵懂,而“波光已先绿”则生动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已经泛起了绿意,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鲜明,既展现出早春的寒意,又透露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早春的池塘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塘含薄冰,淅沥隐隈曲。
晴日射寒芒,柔风折哀玉。
草树曾未知,波光已先绿。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柔风

    读音:róu fēng

    繁体字:柔風

    意思:(柔风,柔风)
    和风;春风。
    《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此谓星德。”
    尹知章注:“柔,和也。”
    《文选陆机<

  • 晴日

    读音:qíng rì

    繁体字:晴日

    意思:晴天。
    唐·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高启《雨中晓卧》诗之一:“闲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泽

  • 哀玉

    读音:āi yù

    繁体字:哀玉

    意思:
    1.指如玉声凄清的音响。
    唐·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宋·朱松《菖蒲》诗:“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