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意思:顿子虽然近在咫尺,兀如在牢锁。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是一首描绘朋友之间离别与相思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舒子、郑子、顿子、赵子四位朋友各自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深思念和真挚友情。
首联“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描绘了两位朋友分别在汶上和河朔的生活情景。舒子闭门读书,郑子孤舟夜行,各自坚守自己的生活,看似孤独,实则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坚韧和追求。
颔联“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进一步描绘了顿子的生活状态,虽然与舒子近在咫尺,却如同被封闭在牢笼之中,表达了朋友间的相思之苦。
颈联“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描绘了赵子通过书信传递思念,水调的歌声似乎还带着他的余音,这一句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深关怀和思念。
接下来的几联,“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等,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即使相隔千里,也如同在一起一样。同时,也感叹了时间的流逝,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难以同时相遇。
最后,“回头坐上人,聚散如流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聚散无常的感慨,人生如梦,朋友的聚散也如流萍般漂泊不定。而“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在同一片月光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真挚友情。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