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
意思:月倒高松影,风旋转一个磬声。
出自作者[唐]刘得仁的《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儒释为主题,描绘了两个不同信仰体系的人在共同宿夜的过程中,彼此交流、理解,最终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首句“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场景,即儒释两家偶然同宿一室,夜晚在寒冷的空气中静静清谈。儒释,即儒家和佛教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不同信仰的包容和理解。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表达了诗人的主题——忘却世间的纷争,以诚恳的态度进行交流,直到天明。这反映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的宽广胸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透过高耸的松树洒在地面上,风吹动磬(一种佛教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样的景色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示了佛教的清净和超脱。
最后两句“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诗人以深刻的哲理收束全诗。在佛教中,“真如门”是指真理之门,但这个真理也是幻象,只有放下执着,才能真正领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被世俗所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释为主题,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真诚、宽容、理解和超脱的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