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古二十八首》 问如绵里针,答似泥中刺。

问如绵里针,答似泥中刺。

意思:问到绵里针,回答像泥中刺。

出自作者[宋]释道川的《颂古二十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确实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诗句,描绘了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首先,“问如绵里针,答似泥中刺”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对话的微妙和复杂性。就像在柔软的棉花中藏着尖锐的针,在泥泞中藏着刺,这种比喻揭示了对话中的矛盾和复杂性。 “咆哮二虎吼生狞,各各利牙爪可怖”,这里形象地描绘了两个对立的力量,就像咆哮的猛虎,各自展示出锋利的牙和爪,象征着冲突和竞争。 “坐却碧峰头,截断当阳路”,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坚决的态度,就像坐在碧绿的山峰之上,完全截断了主要的道路,象征着对原则的坚守和决绝。 “四七二三眼相睹,云从龙兮风从虎”,这里运用了中国的易经哲学,四七二三象征着阴阳调和,眼相睹则象征着理解与共识,云从龙兮风从虎则象征着一致性和协调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诗句,描绘了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只有通过理解和协调,才能找到真正的道路。这种坚韧和决绝的态度,就像坐在碧峰之上,截断主要的道路,不为外界所动,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只有在理解和共识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一致。这种深邃的人生哲理,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问如绵里针,答似泥中刺。
咆哮二虎吼生狞,各各利牙爪可怖。
坐却碧峰头,截断当阳路。
直饶擎出秘魔叉,路狭草深难进步。
相见不相逢,回互不回互。
四七二三眼相睹,云从龙兮风从虎。

关键词解释

  • 绵里针

    引用解释

    亦作“ 绵里鍼 ”。 1.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剐髓挑觔。”《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乾净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 严 虽老练,什么都见过,但当着客人面前,这样的绵里针也有点受不住。”

    2.比喻书法柔中有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