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意思:回顾调查船客,这条消息珍贵。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心志的诗。诗人通过对河流、树木、游鱼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同时,通过对比清澈的水和喧嚣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表达了诗人对访问舟客的珍视,同时也引出了对下面自然景色的描绘。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这句诗描绘了河水的清澈,比喻为皎洁无暇的镜子,不受季节的影响,始终保持清澈。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河流周边的景色,高大的树木和游动的鱼群,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壮丽。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诗人通过对比清澈的河水和浑浊的沧浪,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纷扰的感慨。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乘着清澈的河水离去,俯视着磷磷的石头。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喧嚣城市的厌恶,宁愿用清澈的河水洗涤衣巾,也要远离城市的喧嚣。 最后,“愿以潺潺水,沾君缨上尘。”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希望他能像清澈的河水一样,洗涤掉缨上的尘土,保持清白和高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 眷言

    读音:juàn yán

    繁体字:眷言

    意思:亦作“睠言”。
    回顾貌。言,词尾。
    《诗小雅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

  • 访舟

    读音:fǎng zhōu

    繁体字:訪舟

    意思:(访舟,访舟)
    谓乘舟寻幽揽胜。
    南朝·梁·沈约《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宋·梅尧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