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意思:彼岸波罗蜜,清光穿过太阳。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金刚随机无尽颂·标经题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佛教般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般若,意为智慧,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这首诗的每一节都以独特的意象和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般若的理解和体验。 首先,“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表达了般若智慧的微妙和无相的本质。无相,即没有固定的形状或形象,这是对般若智慧的描述,它超越了世俗的表象,直达本质。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进一步阐述了般若的无住之体,即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十方,即十方世界,昭耀,意为光明照耀。这表达了般若智慧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如同光明照耀一般。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描述了作者对般若智慧的深入研究,如同堆积如山的卷轴一样丰富。但这些言辞无法完全表达般若的精髓,他想要一口吸尽西江之水,以表达对般若的领悟之深。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表达了般若智慧是真实的存在,没有固定的位置或形式。它超越了世俗的分别和界限,是真实的存在。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最后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般若智慧如同放船在水上漂流一样自然,无需刻意追求或参详。谢三郎是传说中的钓鱼人,但在这里象征着对世俗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般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领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展示了般若智慧的微妙、无相、无住、真实存在等特质。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
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
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
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

关键词解释

  • 清光

    读音:qīng guāng

    繁体字:清光

    英语:letter out

    意思: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
    《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

  • 波罗

    读音:bō luó

    繁体字:波羅

    英语:pineapple

    意思:(波罗,波罗)

    1.即虎。古代南诏语。
    唐·赵叔达《星回节避风臺骠信命赋》诗:“法驾避星回,波罗毘勇猜。

  • 波罗蜜

    (1).亦作“ 波罗密 ”。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刘孝标 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
  • 彼岸

    读音:bǐ àn

    繁体字:彼岸

    短语:近岸 滨 沿 岸 水边

    英语:Faramita

    意思:
    1.佛教语。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

  • 白日

    读音:bái rì

    繁体字:白日

    英语:daytime

    意思:
    1.太阳;阳光。
    《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汉·王粲《登楼赋》:“步栖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