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四日陪黄仲秉渡湘饮岳麓台上分韵得长字》 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

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

意思:支拐杖穿过百级,把酒问春光。

出自作者[宋]张栻的《十四日陪黄仲秉渡湘饮岳麓台上分韵得长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 首联“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描绘了诗人拄着竹杖穿过层层石阶,举杯饮酒,向春光发问的情景。这里用“支筇”表示拄着竹杖,暗示出诗人年岁已高或者身体有恙,需要借助竹杖支撑。而“穿百级”则描绘了层级的台阶之多,暗示了诗人行程的艰辛和坚韧。同时,这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他愿意冒着艰辛去欣赏春天的美景。而“把酒问春光”则更显出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和敬意,他以酒敬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颔联“乔木依然在,幽兰只自芳”,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乔木依然矗立,幽兰独自芬芳。这里“乔木”和“幽兰”分别代表了春天的静态和动态景物,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生动的春天画面。同时,“只自芳”也暗示出幽兰的美丽和自信,它不需要他人的赞美,只沉浸在自己的芬芳之中。 颈联“未当湘水满,更觉橘洲长”,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用“湘水”和“橘洲”分别代表了故乡的美好和自己的期待。湘水满则橘洲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期待。而“更觉”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尾联“暝色犹回首,天涯话故乡”,描绘了暮色降临,诗人回首故乡,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无法割舍。而“天涯”二字则暗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自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支筇穿百级,把酒问春光。
乔木依然在,幽兰只自芳。
未当湘水满,更觉橘洲长。
暝色犹回首,天涯话故乡。
作者介绍
张栻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东林党领袖”和“宋代人才辈出时期的巨匠之一”。

为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张栻生活在宋朝政治风波中,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曾任太学博士、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提倡“变法”以革除官僚腐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张栻还致力于文化繁荣,著有《仪礼注疏》、《周易集注》等大量著作,对后世文化和儒家学派影响深远。

具有前瞻性和独特见解:张栻在政治和哲学上的思想非常前卫,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并且主张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他重视世界观的深入挖掘,创立了“格物致知”的哲学理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见解。

有争议的言论:张栻在其言论中,曾有所谓“义胆忠肝派”和“独立自主”的言辞,对封建礼法和等级制度持反对态度,引起了当时社会权贵的反感。此外,在历史上,张栻也因为一些政治错误而被人诟病,如早年与王安石等人合作推动“新法”,未能取得成功,反而招致了很多非议。

关键词解释

  • 把酒

    读音:bǎ jiǔ

    繁体字:把酒

    英语:raise one\'s wine cup

    意思:
    1.手执酒杯。谓饮酒。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春光

    读音:chūn guāng

    繁体字:春光

    英语:spring scenery

    意思:
    1.春天的风光、景致。
    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