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素倘相越,取舍谁为偏。
意思:衣襟素如果差距,取舍谁为偏。
出自作者[宋]戴栩的《寄题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渊明韵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趋赢厌市寂,洗听嫌瓢喧》是一首对陶渊明(字靖节)的赞美的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品格和诗歌风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先,“趋赢厌市寂,洗听嫌瓢喧”这两句诗描绘了陶渊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他更喜欢清静的自然环境,远离喧嚣的生活。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正是陶渊明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
“襟素倘相越,取舍谁为偏”这两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人生的选择和态度。他追求的是纯洁、自然的生活,而不是被世俗所束缚。这种态度和选择,也正是陶渊明诗歌的独特之处。
“卓哉靖节翁,人境得仙山”这两句诗赞美了陶渊明的品格和诗歌风格。他能够在喧嚣的人世间保持自己的本色,就像在仙境中一样。这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有真谅无赝,无往岂有还”这两句诗表达了陶渊明诗歌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他的诗歌没有虚假,没有矫揉造作,只有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这种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是陶渊明诗歌的魅力所在。
最后,“唯彼南山云,朝夕可晤言”这两句诗描绘了陶渊明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与自然息息相关,与云、山、水等自然元素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陶渊明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诗歌风格的欣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实性的追求。这些主题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