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二子》 百虫坏户不启蛰,万木逢春不发萌。

百虫坏户不启蛰,万木逢春不发萌。

意思:动物破坏户不惊蛰,万木逢春不发萌。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感二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感慨,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诗中涉及到了黄河、岐山、鸣凤、苏梅二子、百虫、万木、李杜等象征或隐喻,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首先,“黄河一千年一清,岐山鸣凤不再鸣”这两句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兴衰,黄河千年才清一次,而鸣凤的岐山已经不再鸣叫,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落。 “自从苏梅二子死,天地寂默收雷声”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悼念和惋惜,苏梅二子是古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的逝去让天地都显得寂静无声,雷声不再。 “百虫坏户不启蛰,万木逢春不发萌”这两句诗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虫户不蛰,木木不发,象征着社会的冷漠和无动于衷。 “二子精思极搜抉,天地鬼神无遁情”这两句诗则是对独立思考和才华横溢的赞美,苏梅二子的思考和探索深入到天地鬼神之中,无所遁形。 “李杜争横行,麒麟凤凰世所惊”这两句诗则是对李白和杜甫的赞美,他们虽然不能直接带来太平,但他们的才华和贡献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敬畏,表达了对独立思考、才华横溢和贡献的赞美,同时也对社会的冷漠和无动于衷进行了批判。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河一千年一清,岐山鸣凤不再鸣。
自从苏梅二子死,天地寂默收雷声。
百虫坏户不启蛰,万木逢春不发萌。
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
二子精思极搜抉,天地鬼神无遁情。
及其放笔骋豪俊,笔下万物生光荣。
古人谓此◇天巧,命短疑为天公憎。
昔时李杜争横行,麒麟凤凰世所惊。
二物非能致太平,须时太平然後生。
开元天宝物盛极,自此中原疲战争。
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
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後世名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启蛰

    读音:qǐ zhé

    繁体字:啓蟄

    意思:(启蛰,启蛰)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
    《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
    孔颖达疏:“《

  • 坏户

    读音:huài hù

    繁体字:壞戶

    意思:(坏户,坏户)
    亦作“坯户”。

    1.谓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坏,通“培”。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