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意思:一双金丝枕头,半床空。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全文赏析

【注释】:
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词中于上片虚而若实,写梦中相会;下片实中有虚,写梦回凄凉。全词通过叙写别后经年。相思成梦。梦回凄凉的真实情景,从设想和现实两方面表出了主人公对爱人的诚挚深情。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上片起首一句 ,“疑”字用得极妙。这个“疑”,不仅写出男主人公之“疑”而且表明是梦中之“疑”。
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 ,“灵魂出窍”,在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夜阑人静,月明星稀,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 ,不禁心生疑虑 ,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写得迷离惝恍。
碧纱句 ,重点在“芙蓉”上。《西京杂记》卷二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以后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强整娇姿临宝镜 ,小池一朵芙蓉”(李珣《临江仙》)等句,都是以“ 芙蓉 ”来喻美人,此处袭用前人的这种用法。在“芙蓉”之上加以“玉”字,前面又限以“碧纱窗影下 ”之绝美环境,真是形神俱现,呼之欲出。
主人公拂柳穿花 ,孑孑前行 ,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在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嬝嬝婷婷,顾盼生辉,笑颜以待。
“当时”句写良夜何其,欢娱很短,正当两人意惬情浓、热烈缠绵之际,东方已白,晓钟发动,这怎能不使人产生“ 偏恨 ”的感慨呢!冠以“当时”二字,应是既指今梦,亦指昔时,动荡变幻之中,虚实莫变。
“分携”句谓在晓钟的声声催促之下,两人在户外执手依依,洒泪相别,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在帘栊之上,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和感伤。
换头一句承上启下 ,由虚入实 。用宋玉《高唐赋 》梦怀王与神女在梦中相会之典 ,故词句以“楚梦”借指上片的情事。蓦然惊觉,梦冷踪沉,残月残烛,空虚寂寞。眼前精心绣制的金缕双枕,反衬出主人公此时的孤独;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更使他黯然销魂 。这两句是全词的词眼结拍两句 ,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凤城”,即京城,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在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在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 ”,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 。词人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 、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更得含蓄蕴藉之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一双

    读音:yī shuāng

    繁体字:一雙

    英语:pair

    意思:(一双,一双)

    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
    《礼记少仪》:“其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

  • 金缕

    读音:jīn lǚ

    繁体字:金縷

    意思:(金缕,金缕)

    1.指金缕衣。
    三国·魏·曹丕《营寿陵诏》:“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前蜀·韦庄《清平乐》词:“云解有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