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居览景因感所事》 汲汲以就死,所耗无纤釐。

汲汲以就死,所耗无纤釐。

意思:积极地用去死,花费没有丝毫厘。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秋居览景因感所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诗人居所的环境,一条狭窄的巷子,安静而封闭,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世界。诗人坐在前楹,掩书静思,与天理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和探索。 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秋天的景象,万物都带着秋天的姿态,疏檐、曲几、群雀、微虫、疏篁、丛兰等,这些自然元素都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坚韧。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然后,诗人进一步深入到生命的思考中,他认为万物禀生各异,各有其特点,这是自然的规律。而人为的仁义道德,却常常束缚了生命的发展,使生命失去了本真。诗人对这种人为的束缚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汲汲以就死,所耗无纤釐,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他希望通过诗歌来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诗人通过诗歌来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束缚所束缚,保持生命的本真状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閒居闭穷巷,拙者诚所宜。
掩书坐前楹,默与天理期。
是时新雨收,物物含秋姿。
疏檐正残日,曲几方凉颸。
群雀下空阶,逐逐顾且随。
微虫出幽隙,绕绕行复飞。
疏篁挺坚劲,不并草木衰。
丛兰吐芬芳,岂畏霜露知。
观此动与植,一一全天资。
因念物禀生,有性各异持。
夫人为灵者,仁义实所尸。
胡为智巧役,所有日夜隳。
不能保其元,妄事纷扰为。
汲汲以就死,所耗无纤釐。
还本既不完,何用冠且衣。
余因激所遇,揽笔成此诗。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汲汲

    读音:jí jí

    繁体字:汲汲

    英语:anxious; avid

    意思:
    1.心情急切貌。
    《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孔颖达疏:

  • 死所

    读音:sǐ suǒ

    繁体字:死所

    意思:死的地方。
    《左传文公二年》:“其友曰:‘盍死之?’瞫(狼瞫)曰:‘吾未获死所。’”杜预注:“未得可死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