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别子由》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意思:返回北堂上,古代房屋空峥嵘。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初别子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人记事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子由的交往,展现了子由的天资聪明、好学不倦、性格坦率、家庭和睦等形象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诗歌开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描绘了子由的天资聪颖、性格和清,好学不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坚定,内心与外表也越发融通明达。这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了子由的形象特点。 接下来“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诗人表达了子由不仅是自己的弟弟,更是一位贤友。这种称呼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子由深厚的感情和认可。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诗人表达了与子由分别六七年之久的思念之情,感叹没有人与自己一同探讨微妙的言辞。这里的“微言”二字,表达了诗人与子由在学问、思想方面的深入交流。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诗人担心子由性格过于坦率,放纵自己而不加约束。这里的“坦率性”与“放纵不自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子由的性格特点。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诗人表达了与子由相会时,无需用言语交流,只需默默地面对棋局,便能领会彼此的意图。这里的“无言对空枰”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子由的心有灵犀。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对子由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子由家庭和睦、生活朴素的形象。“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表达了子由家庭气氛融洽,使人消除恶意,不善的念头无法产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
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重细评。
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悮相従,入门中自惊。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北堂

    读音:běi táng

    繁体字:北堂

    英语:mother

    意思:
    1.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
    《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
    郑玄注:“北堂,房中半

  • 峥嵘

    读音:zhēng róng

    繁体字:崢嶸

    短语:峥 嵯峨 巍峨 峻

    英语:extraordinary

    意思:(峥嵘,峥嵘)

    1.高峻貌。

  • 归来

    读音:guī lái

    繁体字:歸來

    英语:st 29

    意思:(归来,归来)

    1.回来。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

  • 上古

    读音:shàng gǔ

    繁体字:上古

    短语:

    英语:ancient times

    意思:
    1.远古。
    《易繫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